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近现代诗 20年代 闻一多诗选  ›  别后 返回列表

    别后

    啊!那不速的香吻,
    没关心的柔词……
    啊!热情献来的一切赞礼,
    当时都大意地抛弃了,
    于今却变作记忆底干粮,
    来充这旅途底饥饿。

    可是,有时同样的餽仪,
    当时珍重地接待了,抚宠了;
    反在记忆之领土里,
    刻下了生增惹厌的痕迹。

    啊!谁道不是变幻呢?
    顷刻之间,热情与冷淡,
    已经百度底乘除了。

    谁道不是矛盾呢?
    一般的香吻,一样的柔词,
    才冷僵了骨髓,
    又烧焦了纤维。

    恶作剧的疟魔呀!
    到底是谁遣你来的?
    你在这一隙驹光之间,
    竟教我更迭地
    作了冰炭底化身!
    恶作剧的疟魔哟!


      闻一多是善于书写人生痛境的,从《风波》、《失败》到《孤雁》、《玄思》,再到后来的《荒村》、《死水》,诗人像一个敏锐的素描画师,专门捕捉生活阴暗幽寂的侧面,将它们溶汇于厚重深沉的情感之中,再现于纸上。抒情诗《别后》虽不是诗人创作的名篇,但同样体现出诗人情思绵邈、沉郁凝重的一贯风格。离别是人生中具有悲剧色彩的一幕,它使一切爱恋和友情被时空隔断,渐渐冰冷,渐渐消散。分手时一声“再见”,也许说得洒脱随便,但别后的深深愁苦和痛切反思却要长时间的咀嚼才能得以吞咽。“多情自伤离别”,别,是中国古诗反复咏吟的母题。而《别后》一诗抒写的则不仅是一种离别的悲哀,同时也包含着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因而显得更为丰厚,更为沉重。

      告别了亲朋眷属,踏上茫茫无极的弧独之旅,诗人的心在寂寞中颤粟,迫切渴得到温馨的慰藉。生活环境的强烈反差,使同样的事物在诗人眼里发生了“百度底乘除”,产生了巨大变化。“那不速的香吻,”“没关心的柔词……”,那“热情献来的一切赞礼,/当时都大意地抛弃了,/于今却变作记忆底干粮,/来充这旅途底饥饿。”失去了才知那挚爱浓情的宝贵;离别后才觉那“香吻”“柔词”的份量,相聚使思维变得麻木,而分别则激活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使它们共同追寻着爱的归宿。以前轻率抛弃的温存的情意,如今都幻化为记忆里的灵光,给弧独跋涉的诗人以热情和勇气。离别象一台天平,衡量着一切情感的重量;离别象一面宝镜,使纯情和虚伪都现出真相。于是“有时同样的餽仪,/当时珍重地接待了,抚宠了;/反在记忆之领土里,/刻下了生憎惹厌的痕迹。”过度的温情反而冲淡了心灵的默契,一旦被时空阻隔,就显得苍白、空洞而又无力。

      然而,人类心灵是幽妙复杂的,它像浩渺深遂的宇宙一样,令人难以捉摸。尤其是以诗人那样敏感纤细的诗心,浸泡在寂寞孤独的离别之痛中,就会显得更加变幻莫测,晴雨无常。诗人痛苦地忍受着自我心理的跌宕,但自己也无法理解这种灵魂的骚动,更难于把握。他呼叫着:“谁道不是矛盾呢?/一般的香吻,一样的柔词,/才冷僵了骨髓,/又烧焦了纤维。”灵与肉的冲击使诗人几乎发了狂,离别的痛楚喷涌而出,象火山爆发一样。他无法控制思维与情感的变幻,只得将一切归罪于“恶作剧的疟魔。”这种抢天呼地、无可奈何的态度真切透辟地反映了诗人离别后的凄苦心境,使读者感应到巨大的情感冲击波,很容易联想到相同的人生感受,产生心理共鸣。

    (阎延文)

    月下读书网 基于 Discuz! X3.5 系统搭建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有 27 位朋友正在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 本站作品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非以盈利为目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