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为缓解服务器压力,访问高峰期会关闭小说阅读,登录用户不受影响,请您尽快登录

    第七节

      16

      我走进爵士酒吧时,鼠正臂肘支在桌面,苦着脸看亨利。

      詹姆斯那本如电话簿一般厚的长篇小说。

      “有趣?”

      鼠从书上抬起脸,摇了摇头。

      “不过,我还真看了不少书哩,自从上次跟你聊过以后。你可知道《较之贫瘠的真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

      “不知道。”

      “罗杰.贝迪姆,法国的电影导演:还有这样一句话:‘我可以同时拥有与聪明才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谁说的,这是?”

      “忘了。你以为这真能做到?”

      “骗人。”

      “为什么?”

      “半夜3点跑来,肚子里饥肠辘辘。打开电冰箱却什么也没有。你说如何是好?”

      鼠略一沉吟,继而放声大笑。我喊来杰,要了啤酒和炸马铃薯片,然后取出唱片递给鼠。

      “什么哟,这是?”

      “生日礼物。”

      “下个月呀!”

      “下月我已不在了。”

      鼠把唱片拿在手上,沉思起来。

      “是吗!寂寞啊,你不在的话,”说着,鼠打开包装,取出唱片,注视良久。“贝多芬,钢琴协奏曲,格伦.古尔德,波斯顿。哦……都没听过。你呢?”

      “没有。”

      “总之谢谢了。说白啦,十分高兴。”

      17

      我一连花三天时间查她的电话号码——那个借给我比齐.鲍易兹唱片的女孩。

      我到高中办公室查阅毕业生名册,结果找到了。但当我按那个号码打电话时,磁带上的声音说此号码现已不再使用。我打到查号台,告以她的姓名。话务员查找了5分钟,最后说电话簿上没收这个姓名——就差没说怎么会收那个姓名。我道过谢放下听筒。

      第二天,我给几个高中同学打电话,询问知不知道她的情况。但全都一无所知,甚至大部分人连她曾经存在过都不记得。最后一人也不知为什么,居然说“不想和你这家伙说话”,旋即挂断了事。

      第三天,我再次跑去母校,在办公室打听了她所上大学的名称。那是一间位于山脚附近的二流女子大学,她读的是英文专业。我给大学办公室打电话,说自己是马科米克色拉调味汁评论员,想就征求意见事同她取得联系,希望得知其准确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并客气地说事关重大,请多关照。事务员说即刻查找,让我过15分钟再打电话。我便喝了一瓶啤酒后又打过去。这回对方告诉说,她今年3月便申请退学了,理由是养病。

      至于什么病,现在是否恢复到已能进食色拉的地步,以及为何不申请休学而要退学等等,对方则不得而知。

      我问她知不知道旧地址——旧地址也可以的,她查完回答说是在学校附近寄宿。于是我又往那里打电话,一个大概是女主人的人接起,说她春天就退了房间,去哪里不晓得,便一下子挂断了电话,仿佛在说也不想晓得。

      这便是连接我和她的最后线头。

      我回到家,一边喝啤酒,一边一个人听《加利福尼亚少女》。

      18

      电话铃响了。

      我正歪在藤椅上半醒半睡地怔怔注视早已打开的书本。

      傍晚袭来一阵大粒急雨,打湿院子里树木的叶片,又倏然离去。雨过之后,带有海潮味儿的湿润的南风开始吹来,轻轻摇晃着阳台上排列的盆栽观叶植物,摇晃着窗帘。

      “喂喂,”女子开口道,那语气仿佛在四脚不稳的桌子上小心翼翼地放一只薄薄的玻璃杯。“还记得我?”

      我装出想一会儿的样子,说:

      “唱片卖得如何?”

      “不大好。……不景气啊,肯定。有谁肯听什么唱片呢!”

      “呃。”

      她用指甲轻轻叩击听筒的一侧。

      “你的电话号码找得我好苦啊!”

      “是吗?”

      “在爵士酒吧打听到的。店里的人问你的朋友,就是那个有点古怪的大个子,读莫里哀来着。”

      “怪不得。”

      缄默。

      “大家都挺寂寞的,说你一个星期都没来,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还真不知道我会那么有人缘。”

      “……在生我的气?”

      “何以见得?”

      “我说话太过分了么,想向你道歉。”

      “啊,这方面你不必介意。要是你还是放心不下,就到公园撒豆喂鸽子去好了!”

      听筒那边传来她的叹气声和点香烟的声音。身后传来勃布.迪兰的《纳什维尔地平线》。大概打的是店里的电话。

      “问题不是你怎么感觉的,起码我不应该那样讲话,我想。”她一连声他说道。

      “挺严于律己的嘛!”

      “啊,我倒常想那样做的。”她沉默了一会儿,“今晚可以见面?”

      “没问题。”

      “8点在爵士酒吧,好么?”

      “遵命”“……哎,我碰到好多倒霉事。”

      “明白。”

      “谢谢。”

      她放下电话。

      19

      说起来话长,我现已21岁。

      年轻固然十分年轻,但毕竟今非昔比。倘若对此不满,势必只能在星期日早晨从纽约摩天大楼的天台上跳将下去。

      以前从一部惊险题材的电影里听到这样一句笑话:

      “喂,我从纽约摩天大楼下面路过时经常撑一把伞,因为上面总是噼里啪啦地往下掉人。”

      我21,至少眼下还没有寻死的念头。在此之前我同三个女孩困过觉。

      第一个女孩是高中同学。我们都17岁,都深信相互爱着对方。在暮色苍茫的草丛中,她脱下无带鞋,脱下白色棉织袜,脱下浅绿色泡泡纱连衣裙,脱下显然尺寸不合适的式样奇特的三角裤,略一迟疑后把手表也摘了。随即我们在《朝日新闻》的日报版上面抱在一起。

      高中毕业没过几个月我们便一下子分道扬镳了。缘由已经忘了——忘了也不以为然的缘由。那以后一次也没见过。睡不着觉的夜晚倒时而想起她,仅此而已。

      第二个是在地铁车站里碰见的婚皮士女孩。年方16,身无分文,连个栖身之处也没有,而且几乎没有Rx房可言,但一对眼睛满漂亮,头脑也似乎很聪明。那是新宿发生最为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的夜晚,无论电车还是汽车,一律彻底瘫痪。

      “在这种地方游来逛去,小心给人拉走哟!”我对她说。她蹲在已经关门的验票口里,翻看从垃圾箱拾来的报纸。

      “可警察会给我饭吃。”

      “要挨收拾的!”

      “习惯了。”

      我点燃香烟,也给她一支。由于催泪弹的关系。眼睛一跳一跳地作痛。

      “没吃吧?”

      “从早上。”

      喂,给你吃点东西。反正出去吧!”

      “为什么给我东西吃?”

      “这——”我也不知为什么,但还是把她拖出验票口,沿着已无人影的街道走到目白。

      这个绝对寡言少语的少女在我的宿舍住了大约一个星期。她每天睡过中午才醒,吃完饭便吸烟,呆呆地看书,看电视,时而同我进行索然无味的性交。她唯一的持有物是那个白帆布包,里边装有质地厚些的风衣、两件T恤、一条牛仔裤、三条脏乎乎的内裤和一包卫生带。

      “从哪儿来的?”有一次我问她。

      “你不知道的地方。”如此言毕,便再不肯开口。

      一天我从自选商场抱着食品袋回来时,她已不见了,那个白帆布包也没有了。此外还少了几样东西:桌上扔着的一点零钞、一条香烟、以及我的刚刚洗过的T恤。桌上放着一张留言条样的从笔记本撕下的纸条,上面只写着一句话:“讨厌的家伙”。想必指我。

      第三个是在大学图书馆认识的法文专业女生。转年春天她在网球场旁边一处好不凄凉的杂木林里上吊死了。尸体直到开学才被发现,整整在风中摇摆了两个星期。如今一到黄昏,再没有人走近那座树林。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共有 15位朋友在本站阅读小说!

    月下读书网 基于 Discuz! X3.5 系统搭建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有 15 位朋友正在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 本站作品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非以盈利为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