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本表由约翰·福尔斯提供。
1926 3月31日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利昂西镇。父亲罗伯特·福尔斯,母亲格拉迪斯·福尔斯。
1939至1944 于贝德福德学校学习法语和德语。1940年至1945年的战争时期,父母移居英国南德文郡伊普里彭村。福尔斯每年三次回家探望父母。
1944至1947 任皇家海军陆战队中尉教官,在德文郡负责训练突击队。
1947 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半年,作为服役之一部分。
1947至1950 在牛津大学新学院读法语,逐渐崇拜法国作家,最崇拜福楼拜,还崇拜萨特、加缪和他们的存在主义。1950年以优异成绩获文学学士学位。
1950至1951 在法国普瓦捷大学教英语。读过纪德、季洛杜等法国作家的著作。自学基础拉丁语,开始阅读拉丁语诗歌,特别喜欢读马尔提阿利斯和贺拉斯的诗歌。
1951至1952 在希腊的斯佩塞岛教英语,并在那儿跟伊丽莎白·惠顿相识。从事诗歌创作,包括《希腊诗集》中的许多篇。离开希腊后不久便着手创作小说《魔术师》。
1954 4月2日与伊丽莎白·惠顿结婚。
1954至1963 在伦敦汉普斯台德区的不同地方居住。在阿什瑞基学院教英语,一年后转至圣戈德里克学院教外国女生英语九年左右,并成为该院系主任。1961年至1962年间,创作小说《收藏家》。
1963 《收藏家》出版。
1964至1965 停止教学,专事创作。移居伦敦海格特区。
1964 《高论》一书出版。此书并非小说,而是“用各种见解进行的自我描绘”。后经不断修订,于1968年和1970年两次重版。
1965 《魔术师》出版。这是福尔斯的第一部小说,十二年前已动手创作。
1966 移居多塞特郡莱姆里吉斯附近的安德希尔农场。秋季产生灵感①,打算创作《法国中尉的女人》。
--------
①在另一份材料中,福尔斯谈到他写《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起因。他说:“1966年秋,他偶尔看到一个女子站在荒凉的莱姆里吉斯码头,眺望着大海。一天早晨,他还朦胧地睡在床上,脑中忽然浮现出这个女子的形象,而且这个形象反复出现。他并没有看见那个女子的面孔,但她带有维多利亚风味。以后,他觉得总是看到她的背影。福尔斯写道:“她变成了一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斥责,她是个被遗弃的人,我想保护她,也就是说我开始爱上了她。”
1967至1968 1967年1月25日至10月27日完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第一稿。1968年反复修改。
1968 从农场移居莱姆里吉斯。
1969 《法国中尉的女人》出版,获国际笔会银笔奖,并获“W·H·史密斯父子图书馆奖”。
1973 《诗集》出版。
1974 《乌木塔》及查尔斯·贝洛的《灰姑娘》英译本出版。
1975 《遇难船》出版。此书主要记述英国近海的船舶失事情况。
1977 新创作小说《丹尼尔·马丁》出版。《魔术师》修订本出版。
1978 非小说《海岛》出版。与罗德尼·莱格合著的《陡峭小岛》出版。
1979 附有照片的非小说《树》出版。
1980 附有照片的非小说《史前巨石柱之谜》出版。
中译本前言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第52章
第53章
第54章
第55章
第56章
第57章
第58章
第59章
第60章
第61章
译后记
附录1 本书作者的来信
附录2 作者生平著作年表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