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异恋 渡边淳一

    国外小说 已完结 转载 18万字数 1万阅读

    情欲的"秘密"花园--序之前的引子(由【蛤蟆】摘自原书)

    燠闷的仲夏之夜,正在细读渡边淳一新著《异恋》(一九九八年直木赏作品)时,一位男性朋友跑来找我告解:他受不了女友的"暖昧"、"淫乱" ,更害怕失去她。

    他对女友"罄竹难书"的爱情履历感到担心,对女友蛮不在乎的生命态度忧心,对两人的未来没有信心……更惨的是,他出现一种强迫性行为的症状:在亲热时一直追问女友和前任、前前任男友亲热的情形。

    可怜的家伙,做爱的同时还得作战,和一群看不见的影子敌人。也就是说,享受高潮之余,也要分神体会沮丧、嫉妒、憎恨的感受。

    那时,我沉溺于渡边淳一笔下的淫乱、颓废,只用一句话打发朋友:"你的一心如此多用,要担心、忧心,还得忙着没信心,你们的\'恋\'怎么会不\'变\'?"

    想要了解淫与乱,变或不变,人性中无可救赎永不满足的激情与哀伤,不妨打开皮包或口袋,瞧瞧里面那株紫罗兰绽放的样子。

    或者,从聆听书中女主角矢野布美子的自白开始:

    我后来会做得出那件事,可以说是在那一晚就踏出了第一步……那个晚上,在被窝中,不知有多少次用自己的手抚摸信大郊亲过的额头和脸颊,还有雏子作爱的情景,沉醉在飘散出甜美气味的情境中。

    "那件事"是指矢野布美子枪杀了有夫之妇雏子的情人大久保,并误伤布美子最亲爱的老师信太郎。

    为什么行凶?嫉妒?仇恨?不为人知的疯狂?媒体忽略了(因为同时进行的"浅间山庄事件"占据了重要版面),检察官也不察真正原因,直到布美子出狱后、临终前,才由写实小说家乌饲因为好奇而挖掘出早巳尘封记忆深处的情欲档案。

    一桩秘密,债太郎就是亚当,雏子宛如夏娃,两人是男女的原型,完美的结合。虽然身为学生的布美子(担任信太郎的翻译助手)与老师有染,却暗藏了透过雏子体会到信太郎的肌肤的倒错的快感。虽然,信太即夫妇的世界不是一对一的天地,而是和众多性对象(雏子同时又和另一学生半田、咖啡店老板副岛维持性关系)谱出交错缠绕的情欲关系网,一出肉欲的缎宴。分享式的性爱观。(试着想像那种省略了忠诚与占有的单纯的性)或许,世俗礼教所定义的"滥交",反映了人性(至少是某些人的性)深层的"向往":

    我感到信太郎和雏子的行为就等于象征着我自身的性以及快乐。或许一开始我就是异常。所以才会忘我地犯下那样可怕、那样可耻的罪。

    如布美子和信太郎合作翻译的《玫瑰沙龙》:一屋男女顺从自然法则不停地交欢、吃喝、嬉戏、笑闹,没有道德、礼教,没有现实,只有窗外看不透的星空,以及缠绕男人颈子寻找他的唇阻止他的悲伤的女孩的脸。

    这样的看来,布美子算不上凶手,也不算是感情事件的受害人,而只是位窗外的窥淫者,游戏规则的守门员(她杀大久保是因对方"抢走"雏子,破坏他们的沙龙)。和追究她的故事的鸟饲一样,共同扮演我们的代读者:代理我们一窥异常心理、变态情欲的堂奥。

    那真是情欲的乌托邦啊,没有猜忌、独占,只有交流与分享。人皆我妻,人尽可夫。比肉体亲,不及心灵。你向往吗?

    我怀疑。至少,我做不到。渡边淳一对这种境界是不是深信不疑呢?

    看到雏子被大久保(一个只懂"爱就是独占"的男人)抢走,仙子回到人间,嫉妒复辟,"丑陋的"人性复活,心中大石总算落了地。

    布美子责备雏子"偷情",就说真好,臭男人害他们的性爱小公主变成为爱疯狂的小女人。独占欲一旦挑起,向来从容优雅,"与学生分享妻子身体"的信太郎,也变得猜疑、妒忌、不安、暴怒,也姚起布美于的悲剧:

    和信太郎以外上千个人开心地上床的雏子是圣女.但只将自己的灵魂付托给一个男人的雏子却形同娼妇。

    我痛恨那样的雏子。搞不好我曾在雏子的背后多么奇异的逻辑,多么虚妄的执迷。

    原来玫瑰沙龙式的分享是建立在一种独占:情欲的共犯,秘密的同谋,近乎偏执的排他性。(更何况,片濑夫妇之间还有一段骇人听闻的身世秘密。)他们在否定肉体专一之余,又加深了精神的依赖。

    读着迟暮的布美子"对着光眯着眼"的微笑(那绝对是一种精神之美),只感到一阵恍惚,进而对原先的"怀疑"怀疑了起来:用分享伪装独占,以平静包装疯狂,拿背叛刺激真心(背德唤起美感)……原来春药不假外求,只在一点欺瞒、一个欲念和一滴想像力之间。

    怀疑是为了相信。做不到不等于不想。

    忽然想到一九五四年芥川赏作品《骤雨》(作者吉行淳之介),叙述一位忧郁青年和多愁善感的妓女谈恋爱,引发了严重的幻想症:他总是挥不去女友和其它客人交欢的场景。更惨的是,她扬言要为他"守节" :身体当然是守不住了,只好把守灵魂大关,也就是不让自己在做生意时达到高潮,万一忍受不住,就把客人当作是他,于是影子的他不断在生张熟魏之间浴血抗战……。

    日本人很坏,专搞这种变态的粉红色心理游戏。

    我知道我很坏,居然对忠厚老实、被女人欺负的朋友说:"你一直逼问她,是为了怀疑还是相信?"

    "什么意思?"

    "你用怀疑她的方式来巩固你们之间不平衡的恋情。老实说,每次吵完你是不是更兴奋?你这个坏蛋,把醋坛子当威而钢用了。"

    其他类似图书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中的优秀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态度。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 如《婴宁》、《莲香》、《香玉》都在没有恋爱自由的当时写出了青年男女自由相爱的故事。 篇中的男女主角不顾封建礼教的约束,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大胆地追求心爱的人,并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 如《香玉》中的黄生在劳山下清宫中爱上了白牡丹花妖香玉,不幸花被他人移去,他日日临穴哭吊,终于感动花神使香玉复生宫中。 《莲香》中的女鬼李氏热爱桑生,使桑生害了重病,当她不得不忍痛分手之后,却“愤不归墓,随风漾泊”,终于游至张家,借尸还魂,和桑生结成了美满姻缘。 在《小谢》中,作者更写出男女双方经过一段自由接触逐步发展了爱情的故事。 女鬼秋容、小谢和陶生开始只是师友相处。 后来陶生因事入狱,秋容、小谢为之奔走相救,秋容被城隍祠黑判抢去,也得到陶生的搭救。 他们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彼此互助,发展了爱情,才结为夫妇。 这在男女被绝对禁止社交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 封建婚姻的决定权操在父母之手。 可是这些作品中的青年男女,他们自由地相爱,自由地结合,和封建婚姻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些充满幻想的故事,无疑是现实爱情生活中新生因素的集中和升华,真切地表达了广大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描写爱情主题的另一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社会对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种种阻碍,表现了他们的反抗斗争。 《鸦头》、《细侯》、《连城》、《宦娘》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作品。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是一个敢于反抗家长淫威的女性形象。 《细侯》则揭露了富商大贾对青年幸福的破坏和妓女细侯的激烈反抗行动。 《连城》写乔生和连城争取自由婚姻的斗争,尤为曲折动人。 史孝廉征诗择婿,乔生的诗得到女儿连城的喜爱,史却以乔生家贫而不许婚。 乔生深感连城知己。 后连城病死,乔生前往临吊,一恸而绝。 他在阴间找到连城,并在好友顾生的帮助下,被准许还魂,二人相携回到里门: 连城曰:“重生后,惧有反复。请索妾骸骨来,妾以君家生,当无悔也。”生然之。 偕归生家。 女惕惕若不能步,生伫待之。 女曰:“妾至此,四肢摇摇,似无所主。志恐不遂,尚宜审谋,不然,生后何能自由?”相将入侧厢中。 嘿定少时,连城笑曰:“君憎妾耶?”生惊问其故。 赧然曰:“恐事不谐,重负君矣。请先以鬼报也。”生喜,极尽欢恋。 因徘徊不敢遽生,寄厢中者三日。 这一情节充分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沉重压力,也突出表现了二人争取自由婚姻的坚决斗争。 这篇作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提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点,即知己之爱。 它比之向来“郎才女貌”的爱情,有更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聊斋志异》的另一重要主题,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作者饱含感情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埋没人才的罪恶。 《叶生》中的叶生“文章词赋,冠绝当时”,却屡试不中,郁闷而死。 最后只能让自己的鬼魂帮助一个邑令之子考中举人,“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作者指出科举埋没人才的原因,即考官都是“乐正师旷、司库和峤”(《于去恶》)之流,不是眼瞎,便是爱钱。 《素秋》、《神女》、《阿宝》等篇都暗示了科举考试的贿赂公行;《司文郎》、《于去恶》等篇则有力地抨击了考官的有目无珠。 《司文郎》的讽刺尤为辛辣尖刻。 作品写一个能从烧成灰的文章中嗅出其好坏的瞎和尚,在嗅过王生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再嗅余杭生的文章,则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鬲;再焚,则作恶矣。”可是榜发之后,余杭生高中,而王落第。 和尚闻讯叹道:“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于去恶》进一步揭出了这些考官鼻目双盲的底:“得志诸公,目不睹坟典,不过少年持敲门砖,猎取功名,门既开,则弃去;再司簿书十余年,即文学士,胸中尚有字耶?”庸俗利禄之徒以八股文为敲门砖,在猎取功名、掌握文柄之后,再大量录取凡庸之士。 正是在这种恶性循环里,“陋劣幸进而英雄失志”就成为一种必然现象了。 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抨击,虽然只限于揭露其弊端,还没有认识到这种制度的反动本质是为统治阶级选拔忠实的奴才,从而象后来的吴敬梓那样,根本否定这一制度。 但他对那些只以功名利禄为念而醉心科举的人物,是有所认识和批判的。 如《王子安》中的王子安,在考试之后的醉卧中,梦见自己中了进士,殿试为翰林,便“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于是大呼长班,长班稍稍来迟,他便骤起扑打,结果摔倒在地。 作者用这个醉梦的境界有力地嘲笑了这类士子。 《续黄粱》中的曾孝廉在高捷南宫之后,听见术士说他有宰相之分,便兴高采烈地说:“某为宰相时,推张年丈作南抚,家中表为参、游,我家老苍头亦得小千把,于愿足矣。”后来在梦中作了宰相,却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权奸。 作者最后也用地狱惩罚了他,并说:“闻作宰相而忻然于中者,必非喜其鞠躬尽瘁可知矣。” 相反,作者对那些不肯向科举制度低头、不屑“易面目图荣耀”的士子,则给予热情的赞扬。 《贾奉雉》中的贾奉雉“才名冠一时,而试辄不售”。 后来他“戏于落卷中集其羽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竟中经魁”。 可是当他回头来看这些文章时,却“一读一汗”,自觉无颜见人,终于“遁为丘山”而去。 贾奉雉的入山,说明作者对科举制度的绝望,却还找不到当时士子离开科举之后的出路。 这在《罗刹海市》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罗刹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而形貌又是以丑为美。 十四岁便有文名而又面目姣好的马骥在这里被看作“怪物”。 与罗刹国相反,在作者所幻想的“海市”里,马骥被视为“贤才”、“文学士”,得到龙君的赏识,拜驸马都尉,名噪四海。 作者于篇末悲叹道:“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正说明这幻想的破灭。 《聊斋志异》的再一重要主题,是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这类作品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 《促织》是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压榨人民十分典型的一篇。 由于皇帝爱斗蟋蟀,以及地方官的媚上邀宠,胥吏的借端勒索,遂至“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成名一家便是这无数受害家庭中的一个。 成名因为买不起应征的蟋蟀,受尽官府的杖责,奄奄待毙。 后来历尽艰辛,捕得一头,却不幸又被儿子不小心弄死: 儿惧,啼告母。 母闻之,面包灰死,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覆算耳!”儿涕而出。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得其尸于井。 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这就是“天子偶用一物”造成的悲剧。 后来成名的儿子复活,魂灵化为一只轻捷善斗的蟋蟀,才挽救了一家被毁灭的命运。 这只蟋蟀献入宫中后,得到皇帝欢心,抚臣受名马衣缎之赐,县宰也以“卓异”上闻。 这不仅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压榨的残酷,也充分说明了那些官僚是怎样飞黄腾达的。 另一篇作品《席方平》则揭露了封建官府的暗无天日,人民在这里含冤莫伸。 作品写诚朴的席廉得罪富豪羊某,为羊死后买通冥间的狱吏旁掠而死。 席方平代父伸冤,魂赴冥司告状,可是从城隍到郡司直至冥王都受了羊某的贿赂,不仅冤屈莫伸,反遭种种毒刑。 作品虽写幽冥,显然是影射人世。 我们可以从中 《聊斋志异》邮票 《聊斋志异》邮票 看到,封建社会的各级官府没有任何是非曲直,钱就是理。 正如灌口二郎判词所说:“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如果说《促织》表明了封建统治机构——各级官府是为皇帝掠夺人民服务的工具,那么《席方平》便表明了它同样也是为地主豪绅欺压人民服务的工具。 此外,《聊斋志异》还在不少作品里揭露了贪官蠹役、土豪劣绅种种压迫人民的暴行。 《潞令》中的潞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到任不过百天,便杖杀58人。 《梅女》中的典史为了三百钱的贿赂,便诬人为奸,逼出人命。 《梦狼》写世上的贪官都是“牙齿谗谗”的老虎,蠹役都是吃人血肉的狼,在他们大吃大嚼下,出现了“白骨如山”的惨像。 土豪劣绅也和贪官蠹役一样横行霸道。 他们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地,还要串通官府把别人关进监牢(《成仙》);因为争夺一个妓女,便随便打死人(《向杲》)。 他们看上别人的东西,可以“举付健仆,策马竟去”(《石清虚》);看中了别人的妻子,就公然闯入人家抢劫(《红玉》)。 作者通过这一幅幅画面真实地揭露出了封建社会“强梁世界”的本相。 《聊斋志异》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而且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塑造了一系列富有反抗性的人物形象。 席方平是一个突出的代表。 他为了伸冤,从城隍到冥??王,层层上告,不肯罢休;受到械梏、笞打、火床、锯解种种毒刑,仍不屈服;两次被押送还阳,又都逃回去,直到冤屈昭雪为止。 席方平这种“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压迫者的刻骨仇恨。 也反映了我国人民传统的高贵品质。 《向杲》中向杲的化虎报仇也表现了同样的精神。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塑造了许多反抗的女性形象,如梅女、侠女、商三官等。 商三官的形象尤为突出。 她为了给父亲报仇,竟女扮男装学做优伶,终于在仇人诞辰,登场作戏,手刃了仇人。 揭露统治阶级人物灵魂的丑恶,歌颂人民道德情操的高尚,也是《聊斋志异》重要主题之一。 《考弊司》、《公孙夏》都暴露了统治阶级的虚为面目。 考弊司司主虚肚鬼王实际正以割髀肉勒索贿赂,堂下却立着“礼义廉耻”的碑碣。 某贵官以五千缗卖出一个官缺,却勉励买者做官要“清廉谨慎”。 《窦氏》则揭露了统治阶级人物的卑鄙残忍。 地主南三复诱骗了农女窦氏,生下孩子后却不承认,窦父大怒,弃儿扑女。 女夜亡,视弃儿犹活,遂抱以奔南。 款关而告阍者曰:“但得主人一言,我可不死。彼即不念我,宁不念儿耶?”阍人具以达南,南戒勿纳。 女倚户悲啼,五更始不复闻。 质明视之,女抱儿坐僵矣。 这种灭绝人性的残酷行为,正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本性。 歌颂人民高尚道德品质的作品更多。 如《娇娜》写真诚的友谊,《崔猛》写打抱不平,《宦娘》写成人之美,都和统治阶级人物道德的堕落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中许多形象都优美动人。 除了上述重要主题外,《聊斋志异》还有一些有意义的篇章。 如《颜氏》写孤女颜氏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而官至御史,大大超过了丈夫的才能,表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 《画皮》、《黑兽》等则是具有教育意义的寓言。 《画皮》教人要透过外貌看到本质;《黑兽》说明面对强暴决不可延颈受死,对封建社会被宰割的人民有一定启发意义。 《贾儿》塑造了一个有胆量、有智谋、勇于同恶事物斗争的儿童形象,可作为儿童文学作品读。 《偷桃》、《口技》描写了当时卓越的民间技艺,表现了我国人民高度的艺术创造才能。

    古典小说 蒲松龄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4-16 16:40 , Processed in 0.143032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