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九三年 维克多·雨果

    国外小说 已完结 法国 0字数 4249阅读

      《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其他类似图书

    九命奇冤

    吴沃尧根据旧小说安和先生所著的《梁天来警富奇书》而加以改作,用较好的布局,动人的描写,曲折的故事,写成了一本动人的作品。 作者在第一回中说:\'这件事出在本朝雍正年间,这位雍正皇帝,据故老相传,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然而这个故事后来闹成一个极大案子,却是贪官污吏,布满广东,弄得天日无光,无异黑暗地狱。\'可见作者是借历史上的公案,加以新的内容,来攻击当日黑暗地狱中的贪官污吏。 书中用倒装的叙事手法,把整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有机地连贯起来,这与《儒林外史》的形式不同,似乎是受了外国小说的影响,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古典小说 吴沃尧

    九章

    宋代洪兴祖则疑《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楚辞补注》)。明代许学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风》二篇非屈原口气,疑为唐勒、景差等人所作(《诗源辨体》)。清代顾成天则定《惜诵》、《惜往日》二篇为河、洛间人所作(《读骚别论》)。而近人还有说《哀郢》为庄辛所作的(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但所有这些怀疑,多以文气为判定真伪的标准,尚无确凿有力的证据。 关于《九章》名称的意思,王逸训"章"字为"著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著明也",显系出于汉代经生陋说,不足为训;朱熹认为《九章》乃"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楚辞集注》),较为合理。至于辑录、题名者,或认为是刘向,或认为是淮南王幕府中的文学之士,尚无定论。 关于《九章》各篇的写作时、地问题,王逸认为它们都是屈原流放于江南时所作;朱熹则认为“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细观《九章》各篇内容,朱说较符合作品实际。至于《九章》中各篇的具体写作时间及其排列次序,明代黄文焕,清代林云铭、蒋骥及现代楚辞学者各有考订,说法不一。 《九章》各篇的思想内容,因并非出于一时一地,所以应当分别看待。其中: 《惜诵》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愤懑心情,内容略与《离骚》前半篇相似。 《涉江》似是自叙放逐江南的行迹,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操与黑暗混浊的现实生活的矛盾。 《哀郢》一说作于庄□暴郢之后,一说作于白起破郢(前278)之后,抒写了诗人对破国亡家的哀思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抽思》大概作于屈原被疏于汉北之时,抒发了诗人见疏于怀王之后的怫郁幽怨之情。 《怀沙》为屈原自沉之前不久所作,一说为怀沙石沉江,一说为怀念长沙,其中着重叙写了诗人正道直行、不随世浮沉的节操以及准备以死来殉理想、殉信仰的决心。 《思美人》反映了诗人思念其君而不能自达,但又不愿变心从俗的心情。 《惜往日》有人认为是屈原的绝命词。概叙了诗人一生的政治遭遇,为因谗人破坏和国君昏庸使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深感痛惜,也表示了必死的决心。 《橘颂》一般认为是屈原早期的作品,通篇就橘的形象和特征作出拟人化的描写,可以看成是作者人格和个性的缩影。 《悲回风》则流露了一种低徊缠绵的忧苦之情。 《九章》各篇的艺术风格和成就,也不一律。其中《橘颂》一篇清新秀拔,别具一格,从辞赋的体裁上说,开了体物写志的先河。《哀郢》、《涉江》、《怀沙》三篇情景交融,诗味腴厚,在《楚辞》中允称上品。其写景之句如"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宛然如画。抒情语句如"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恳挚缠绵,颇有回肠荡气之致。至于《惜往日》、《悲回风》二篇,艺术上较他篇略为逊色。《九章·桔颂》图清代门应兆作。

    子部 屈原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3-29 12:45 , Processed in 0.14048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