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边塞诗词  ›  陇西行--王维古诗 返回列表

    陇西行--王维古诗

    王维 〔唐代〕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译文
    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
    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
    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
    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匈奴:这里泛指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酒泉:郡名,在今酒泉市东北。
    关山:泛指边关的山岳原野。
    断:中断联系。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84 .
    2、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6-137 .
    赏析
    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古体诗,从题材上看,这首诗属于边塞诗。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张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张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这是两个倒装句,按一般的写法是:一走马十里,一扬鞭五里。但是这样写,一个五言的句子上三下二,不符合诗歌语言的正常节奏,读起来拗口。像这样“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不仅上口,也因为将“十里”“五里”提前,加以强调,而突出了马的速度之快。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然而如今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张,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它反映的是边塞战争,但并不正面描写战争。而是截取军使送书这一片断,通过描绘出一幅迷茫、壮阔的关山飞雪远戍图,侧面渲染边关的紧急状况与紧张气氛,展现出诗篇“意余象外”的深邃与凝重。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内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参考资料:

    1、刘德重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36-137 .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前后。当时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使出塞,出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7-68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4-20 20:02 , Processed in 0.1119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