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边塞诗词  ›  营州歌--高适古诗 返回列表

    营州歌--高适古诗

    高适 〔唐代〕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 一作:皮)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译文
    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
    他们即使喝上千杯酒也不会醉倒,这些少数民族的孩子10岁就能骑马奔跑。
    注释
    营州:唐代东北边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
    厌(yàn):同“餍”,饱。这里作饱经、习惯于之意。
    狐裘(qiú):用狐狸皮毛做的比较珍贵的大衣,毛向外。
    蒙茸(róng):裘毛纷乱的样子。语出《诗经·邶风·旌丘》:“狐裘蒙戎”。“茸”通“戎”。
    城下(xià):郊野。
    虏(lǔ)酒:指营州当地出产的酒。
    千钟(zhōng):极言其多;钟,酒器。
    胡儿:指居住在营州一带的奚、契丹少年。
    参考资料:

    1、孙钦善,武青山,陈铁民,何双生.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08月第1版:第16页
    2、罗贯中原著 王福改写.唐诗三百首 彩图注音版: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37页
    3、何诚斌编.古诗精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年:第31页
    鉴赏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这首绝句有似风情速写,富有边塞生活情趣。
    从中原的文化观念看,穿着毛茸茸的狐皮袍子在城镇附近的原野上打猎,似乎简直是粗野的儿戏,而在营州,这些却是日常生活,反映了地方风尚。生活在这里的汉、胡各族少年,自幼熏陶于牧猎骑射之风,养就了好酒豪饮的习惯,练成了驭马驰骋的本领。即使是边塞城镇的少年,也浸沉于这样的习尚,培育了这样的性情,不禁要在城镇附近就犷放地打起猎来。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似属儿戏的城下打猎活动的特殊现象,看到了边塞少年神往原野的天真可爱的心灵,粗犷豪放的性情,勇敢崇武的精神,感到新鲜,令人兴奋,十分欣赏。诗中少年形象生动鲜明。“狐裘蒙茸”,见其可爱之态:“千钟不醉”,见其豪放之性:“十岁骑马”,见其勇悍之状。这一切又都展示了典型的边塞生活。
    这首绝句的艺术特点是构思上即兴寄情,直抒胸臆;表现上白描直抒,笔墨粗放。诗人仿佛一下子就被那城下少年打猎活动吸引住,好像出口成章地赞扬他们生龙活虎的行为和性格,一气呵成,不假思索。它的细节描写如实而有夸张,少年性格典型而有特点。诗人善于抓住生活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并能准确而简炼地表现出来,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浓郁的边塞情调。在唐人边塞诗中,这样热情赞美各族人民生活习尚的作品,实在不多,因而这首绝句显得可贵。
    参考资料: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2页
    2、小学生导刊(低年级), Pupils’ Guide, 2006年Z3期
    创作背景
    唐代东北边塞营州,原野丛林,水草丰盛,各族杂居,牧猎为生,习尚崇武,风俗犷放。高适于天宝中出塞燕赵从军,通过边塞所见所感写成此诗。
    参考资料:
    1、刘常编著.高适: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第15页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5-5 12:58 , Processed in 0.09933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