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咏物诗  ›  野菊--王建古诗 返回列表

    野菊--王建古诗

    王建 〔唐代〕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译文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注释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
    荒篱:指荒芜的篱笆。
    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
    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
    秋水:神色清澈。
    向:从前,往昔。
    蛩(《辞源》作qiáng《辞海》作qióng):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参考资料:

    1、傅承洲 沙文选.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7页
    2、钟尚钧 马大品 黄为之 刘键.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192页
    3、孙映逵.群芳百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06月:第1版,第85页
    创作背景
    贞元八年(792),王建学成。根据唐代科举制度规定,读书人要由地方掌管选举的官员选送长安应试,而王建游学异乡,无人延誉识拔。于是王建鄙弃轩冕,山居谷汲,学仙求道,饵药炼丹,在邢州漳溪度过了一段山居生活。山居期间,王建创作此作品。
    参考资料:

    1、孙映逵.群芳百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06月:第1版,第85页
    赏析
    此诗紧扣住心野”字,写出了野现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心晚艳出荒候”,意谓野现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现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心晚”与心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心出”字,不仅突出了野现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现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心冷香著秋水”,意谓野现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心冷香”与心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现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心冷”字修现心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现那冰清玉洁的姿质。心晚艳”、 心冷香”、 心秋水”,既绘出了现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现的神韵丰采。 心出荒候”点出了心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心野”字上开拓意境,把心野现”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心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现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心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心伴蛩石壁里”是野现在心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四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现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心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心忆”相联,于是就从候、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参考资料:

    1、公羽.傲霜斗雪·菊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22页2、胡正山 陈立君.花卉鉴赏辞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03月第1版:第698页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4-27 19:00 , Processed in 0.10419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