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唐诗鉴赏 杜甫诗鉴赏  ›  悲陈陶 返回列表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与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百姓的子弟,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惨烈。杜甫此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第一句就用了郑重的笔墨大书这一场悲剧的时间、牺牲者的籍贯和身份。这就显得庄重,使“十郡良家子”给人一种重于泰山的感觉。因而,第二句“血作陈陶泽中水”,就叫人痛心,甚至目不忍睹。这一开头,将唐军的死,写得很沉重。至于下面“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两句,并非说人死了,野外没有声息了,而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是说战罢以后,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天空显得清虚,天地间肃穆得连一点声息也没有,仿佛天地也在沉重哀悼“四万义军同日死”这样一个悲惨事件,渲染“天地同悲”的气氛和感受。
      诗的后四句,从陈陶斜战场掉转笔来写长安。写了两种人,一是胡兵,一是长安人民。“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两句渲染叛军得志骄横之态。人民抑制不住心底的悲伤,他们向北而哭,向着陈陶战场,向着肃宗所在的彭原方向啼哭,愈发渴望官军收复长安。一“哭”一“望”,而且中间加以一“更”字,充分表现了人民的情绪。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宇宙的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着重表现悲壮的美。

    月下读书网 基于 Discuz! X3.5 系统搭建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有 62 位朋友正在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 本站作品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非以盈利为目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