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思乡诗词  ›  晓行巴峡--王维古诗 返回列表

    晓行巴峡--王维古诗

    王维 〔唐代〕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译文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注释
    巴峡:长江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
    际晓:犹黎明。
    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女浣(huàn):即浣女。浣,洗。
    朝(zhāo)日:早晨初升的太阳。鸡:一作“禽”。
    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
    树杪(miǎo):树梢。杪:一作“上”。
    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万井:千家万户。
    眺迥:远望。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
    殊方语:异乡语言。殊方:远方,异域。
    故:一作“旧”。
    赖:多亏。多:一作“谙”。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赏析
    此诗描写了巴峡周围的景色和风土人情。词句清丽,景象雄伟。开头点明时间和地点,说在暮春的黎明作者行经巴峡,心中却思念着遥远的京城。接着写诗人沿途所见所闻,清江边有浣衣的少女,朝阳里传来一片鸡鸣。江面上舟船聚拢,水上人家的集市已经开始了;遥望江岸远山,山桥竟横跨在树梢之上。有人认为“万井”是指千泉万涓,而不是指千家万户。因为以巴峡的地势,不可能像平原一样聚居很多人家。也有道理,可备一说。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象并不能让诗人欢快起来,因为身在异乡,难免有思乡之愁。尤其是听到人们说着异乡方言,莺啼还是故乡声音的时候。诗人最后说,幸得山水有许多的意趣,才能稍稍缓解他的离别之情。
    从格律上说此诗是一首五言排律,中间几联在形式上都是对仗,在内容上都是写景,很有特色。作者既好山水,自然善于捕捉异地的自然景物、风俗民情等特殊的美感。“晴江一女浣”、“水国舟中市”等句子,写出了作者即目所得的优美风光。水国舟市,道尽水乡的独特风貌;桥过树梢,极写山乡的奇幻景观。“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使人视野开阔,诗歌意境也随之宏远。不同的方言俚俗,相同的莺啼鸟叫,写尽在外流浪漂泊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此地虽有山水情趣,也只能稍事排解离别之情、思念之苦。虽然有淡淡的离乡之愁,但总的说来,全诗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并不消沉。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这年春天,王维以侍御史知南选,到了荆州襄阳,后溯长江西上,此诗即为去巴峡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64-165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月下读书网 基于 Discuz! X3.5 系统搭建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有 84 位朋友正在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 本站作品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非以盈利为目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