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诗词库 古典诗词 诗词大全 咏物诗  ›  绝句四首·其四--杜甫古诗 返回列表

    绝句四首·其四--杜甫古诗

    杜甫 〔唐代〕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译文
    药草的枝叶长得郁郁青青,青青的颜色越过棕亭漫入草亭。
    “苗满空山”的美誉我愧不敢当,只怕它们的根在干裂的土中成不了形。
    注释
    药条药甲:指种植的药材。王嗣奭《杜臆》说:“公常多病,所至必种药,故有‘种药扶衰病’之句。”(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十三引)。今影印本《杜臆》无此语,仇兆鳌当另有所据。
    “色过”句:言药圃之大。杜甫患多种疾病,故所到之处需种药以疗疾。
    隙地:干裂的土地。成形:指药材之根所成的形状,如人参成人形,茯苓成禽兽形等。
    参考资料:

    1、龚笃清.杜甫诗精选精注.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7
    2、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09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14-315
    赏析
    这首诗赋药圃。前两句写药圃景色,种药在两亭之间,青色叠映,临窗望去,油然而喜。后两句虽也是写药物的生长情状,与前两句写药物出土、发苗及枝柯的生长过程相连,对一药物生长于隙地的根部的形状作了描绘。这足见诗人对药用植物形态学的认识。此章就药寄慨,与首章淡泊之意略同,却不是一般的咏物诗,更绝非某些赏花玩月的作品可比。仇兆鳌注:“彼苗长荒山者,不能遍识其名,此隙地所栽者,又恐日浅术及成形身。”浦起龙亦说:“空山隙地,萧间寂寞之滨也,亦无取于见知矣。”可以参看,以见杜甫虽因严武再镇而重返草堂,但仍担心着“不测风云”,总是把自己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他毕竟不是那种忘乎一切的趋炎附势之人。
    参考资料:

    1、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
    2、王新龙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150
    创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因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成都草堂,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得知这位故 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
    参考资料:

    1、李炎.情于景的佳作——谈杜甫的《绝句四首》.湖南师专学报,1998,04:2-32、王新龙 .杜甫文集 .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 :150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下读书网 基于 Discuz! X3.5 系统搭建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冀公网安备13013102000214

    当前有 62 位朋友正在访问本站!
    关于本站: 本站作品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方或原作者所有,本站仅供文学爱好者阅读学习,非以盈利为目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