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 世界名著 已完结 转载 20万字数 9946阅读

    小说开始于19世纪的意大利的比萨,在六月一个炎热的傍晚,主人公大学生亚瑟·伯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叠讲道稿。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比萨神学院院长蒙太尼里神甫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亚瑟崇敬蒙太尼里的学识,视他为良师慈父。
    当时的意大利正遭到奥地利的侵略,青年意大利党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吸引着很多热血青年,亚瑟也决心献身于这项事业。蒙太尼里发现了亚瑟的活动后十分不安,想方设法加以劝阻。但亚瑟觉得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和一个为意大利独立而奋斗的人并不矛盾。在一次秘密集会上,亚瑟遇见童年就深爱的琼,并且与她开展了青年意大利党的独立活动。
    此后不久,蒙太尼里因表现出色被调往罗马担任主教,卡尔迪成了新的神甫,但他在政治态度上完全站在罗马教廷一边。在他的引诱下亚瑟在一次忏悔中透露了他们的行动和战友们的名字后,他告知了警方,以致亚瑟连同战友一起被捕入狱。很多人都怀疑亚瑟,(因为当时另外一位革命者波拉,也是琼玛的追随者之一,他认为是亚瑟出卖了他们)但琼玛相信一定不是亚瑟(因为亚瑟的高尚人格),但亚瑟坦诚是他的错。琼玛误会亚瑟故意出卖他们于是在愤怒之下打了他的耳光。亚瑟痛恨自己的幼稚无知,对神甫竟然会出卖自己感到震惊,也对琼的误解伤心。同时他被释放回家后,自觉门庭受辱的亚瑟的继兄杰姆斯·伯尔顿告知亚瑟蒙太尼里神甫是他的生身父亲。这一连串的打击使他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要发狂。他在狂笑中一铁锤打碎了心爱的耶稣蒙难像,以示与教会决裂。然后他伪装了自杀的现场,只身流亡到南美洲。
    在南美洲,亚瑟度过了人间地狱般的13年。流浪生活磨炼了亚瑟,回到意大利时,他化名为牛虻,为人也变得坚强、冷酷、老练。但这十三年的煎熬也使得他患上了一种不定期发作的疾病(书中并未提及病名,可能是癫痫),发病时他甚至无法控制身体。这种病也在他一生最后一次越狱中毁掉了他。
    牛虻长于写作,笔法犀利甚至有几分刻薄,他受命于马志尼党揭露教会的骗局。他用辛辣的笔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红衣主教蒙太尼里为首的自由派实际上乃是教廷的忠实走狗。牛虻赢得了大家的喜爱。此时,他又遇见了琼玛,但琼玛已认不出他了。
    《牛虻》剧照
    《牛虻》剧照
    牛虻和他的战友们积极准备着起义。在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被敌人突然包围,牛虻掩护其他人突围,自己却因为蒙太尼里的突然出现而垂下了手中的枪,不幸被捕。
    牛虻的战友们设法营救他,但牛虻身负重伤,晕倒在越狱途中。敌人决定迅速将他处死。前来探望的蒙太尼里企图以父子之情和放弃主教的条件劝他归降;牛虻则动情地诉说了他的悲惨经历,企图打动蒙太尼里,要他在上帝(宗教)与儿子(革命)之间作出抉择。但他们谁都不能放弃自己的信仰。蒙太尼里在牛虻的死刑判决书上签了字,自己也痛苦地发疯致死。
    刑场上,牛虻从容不迫,慷慨就义。在狱中给琼玛的一封信里,他写上了他们儿时熟稔的一首小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乐地飞来飞去!
    至此,琼玛才确认,牛虻就是她曾经爱过而又冤屈过的亚瑟。

    手机版|小黑屋|月下文学网 ( 冀ICP备2021017622号-2 )

    GMT+8, 2024-5-1 07:21 , Processed in 0.137848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